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24年普通专升本考试考核大纲

2024-04-26



2024年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专业综合》课程

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地位

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考核《专业综合》课程包括《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力学》两部分内容。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土建类课程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是按照我国现行建筑工程制图规范建筑制图、三面投影、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构造基本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严谨、系统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土建类专业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抽象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考核内容与要求

(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部分(75分)

1、建筑制图部分

(1)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1)了解建筑制图工具的使用与养护;

2)熟悉并遵守国家制图的基本规定、图幅、比例、图线、材料图例、尺寸标注等。

3)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投影的基本知识

1)了解投影的基本概念、分类与应用。

2)掌握三面正投影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3)点、线、平面的投影

1)了解各种位置的点、直线和平面的概念;

2)掌握其投影规律,熟悉这些基本元素的应用。

4)基本形体的投影

1)熟练掌握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投影特点;

2)掌握这些基本形体上的点和线投影;

3)熟悉各个基本形体尺寸标注方式。

(5)组合体的投影

1)掌握组合体投影的绘制

2)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读法

(6)轴侧投影

1)熟悉轴侧投影的形成与分类。

2)掌握正等轴侧和斜二轴侧投影图的特点和画法。

(7)剖面图与断面图

1)了解图样的视图方法,剖面、断面图的概念;

2)理解剖面、断面图的形成原理;

3)掌握各种剖面图、断面图的使用及画法;

4)掌握剖面与断面图的区别,了解建筑图中的简单画法。

2、建筑识图部分

(8)建筑工程图的一般知识

1)了解房屋建筑的组成及作用和房屋建筑图的形成;

2)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图示特点、建筑施工图的常用比例以及识读房屋施工图的要点;

3)掌握建筑施工图中的常用的符号及常用的材料图例。

(9)建筑施工图

1)了解首页图与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的组成;

2)掌握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的图示内容及识读、绘制方法。

(10)结构施工图

1)熟悉结构施工图的种类,常用代号与图例。

2)掌握基础平面图及详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及识读。

3)掌握结构布置平面图形成、图示内容及识读。

4)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识读,平法标注中框架梁、框架柱的简单识读。


(二)工程力学部分(75分)

1.静力学(占35分)

(1)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熟悉力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基本原理,常用约束基本类型,分析物体受力,并能正确选择脱离体,画出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和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掌握力沿直角坐标轴分解和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掌握应用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

(3)平面力偶系

掌握力矩与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熟练掌握求解力偶系的平衡问题,掌握力的平移定理。

(4)平面一般力系

熟悉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简化可能结果的分析,掌握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2.材料力学(占40分)

(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荷载分类,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与应力的概念,截面法,变形与位移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轴向拉伸与压缩

熟悉内力、应力、变形、应变的基本概念, 熟练绘制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图,熟悉材料的力学性质,掌握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并能进行强度计算。

(3)扭转

熟悉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熟练绘制扭矩图,掌握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应力公式及强度条件,掌握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变形公式及刚度条件。

(4)弯曲

熟悉平面弯曲的概念,熟练地求任意截面的内力,掌握用两种方法绘制梁的内力图,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弯曲杆件的强度计算。

(5)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熟悉平面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的计算。

三、有关说明及实施要求

(一)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第3版)   白丽红   北京大学出版社

工程力学(第2版) 苏炜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与命题要求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难度结构说明:一般基本试题占30%,中等难度试题占30%,较难试题占30%,难度较大的试题占10%。

5、计分方法:总分150分。


2024年建筑学专业专升本《专业综合》课程

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建筑学专业专升本考核《专业综合》课程包括《快题设计》与《构造详图》两部分内容。旨在考查学生了解快速建筑方案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掌握快速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同时掌握建筑基本的构造详图,综合考核学生对建筑方案设计及其表达能力和对建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形式和时间

考核形式为设计作图,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方案设计表达内容及比例

1、快速设计:总平面图(1:200)20分 ;各层平面图(1:100)共30分 ;剖面图(1:100)20分;立面图(1:100,1个)15分;效果图30分,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5分,计120分。

2、构造详图:计30分。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1、考试内容

快题设计:小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200-300㎡(不超过三层),功能分区合理,造型具有时代气息。

构造详图:

散水、明沟、楼地面、楼梯、屋顶、变形缝、窗台、泛水、天沟等构造。

2、考试要求

快题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图面布局合理,表达有特色,表现形式自定。

构造详图:比例适当,构造层次表达清晰正确。

图纸要求:A2图幅,表现方式不限。

五、参考教材

1、快题设计:《快速建筑设计》,韩颖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构造详图:《建筑构造设计(上册)》(第二版),杨维菊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年英语专业专升本

《英语阅读》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3.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二、考核内容

1.熟练掌握概括和总结大意的技能,从而理解主题和中心思想;

2.辨认主题和细节;

3.区分事实和观点;

4.进行推论和作出结论;

5.体会作者的态度;

6.略读以了解文章的大意;

7.浏览查找特定的信息;

8.通过上下文及构词法猜测生词;

9.理解修辞语言的含义;

10.理解段内、句内的因果、对照、分类和扩展等关系;

11.能理解并利用各种图表。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教材

王守仁,赵文书,康文凯. 《泛读教程》(修订版)(第1册)(第2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年


无机化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1.系统考查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点考查学生对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考核形式及参考书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可携带有对数的计算器。

3.主要参考书目:《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三、考核范围

   (一) 无机化学原理部分(35~45%)

1、气体: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的应用,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盖斯定律,状态函数特征及其应用,吉赫公式、范托夫等温方程的应用。

3、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吉布斯自由能与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勒夏脱列原理的应用,平衡态及转化率的计算。

4、酸碱解离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酸碱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盐类的水解应用,缓冲溶液作用与原理,溶度积规则,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基本概念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电极电势的概念,标准电极电势及能斯特(Nernst)方程式应用,浓度和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6、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的组成和定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位解离平衡及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

(二) 物质结构基础部分(15~20%)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四个量子数及其取值,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分子结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间力及氢键,分子的几何构型。

3、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元素化学部分(35~45%)

1、主族元素:各元素的通性及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性质递变规律,常见离子的鉴定。

2、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通性,重点掌握铬、锰、铁、钴、镍、铜、银、锌、汞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离子的鉴定。

《普通生物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考试目标

1.掌握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2.掌握生物个体的组成、生长、发育、繁殖、生理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3.掌握生物的遗传、进化及生态等相关基础知识。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考试范围

绪论:了解生命的共同特性。

第一部分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掌握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二)细胞的形态结构

1、细胞结构:掌握原生质的概念,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染色体的定义、形态及结构,染色体的组型和染色体的带。

2、掌握细胞骨架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3、掌握细胞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分子。

4、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间的异同。

(三)细胞代谢

1、酶: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酶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2、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全过程,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链以及无氧呼吸。

3、光合作用: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主要过程。

(四)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

2、掌握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和各个时相的特点,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行为。

3、掌握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第二部分个体生物学

(一)营养

1、自养营养和异养营养。

2、掌握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对食物的消化及吸收。

(二)气体交换——呼吸

1、陆生植物的气体交换。

2、掌握脊椎动物呼吸系统的组成及结构特点、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

(三)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植物的运输系统;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重点掌握人体血液的运输功能。

(四)免疫

1、了解免疫防护机制的特点。

2、掌握细胞免疫的机制和过程;掌握免疫系统疾病。

(五)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

1、了解体液、排泄和水盐平衡;了解排泄和水盐平衡的器官结构和功能。

2、掌握体温调节的方式和体温调节的反馈机制。

(六)神经系统:

1、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反射和反射弧。

2、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掌握突触和神经递质。

3、了解神经系统的进化,掌握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七)感受器和效应器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掌握肌肉收缩、色素反应和生物发光的概念和作用机制。

(八)激素

1、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种类,了解光周期和开花的概念。

2、掌握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

3、掌握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九)行为

1、了解动物的行为及其适应性。

2、掌握先天的行为和后天的学习行为。

(十)生殖和发育

1、了解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掌握高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掌握人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第三部分遗传、进化及生态学

(一)遗传和变异

掌握孟德尔定律;染色体的遗传学说;基因的本质;基因工程。

(二)生物进化

掌握进化论与自然选择理论;物种和物种形成;适应和进化形;进化理论的发展。

(三)生命的自然史

生命的起源;化石和地层的年龄;了解人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人的起源和进化。

(四)生物界

1、生物分类概述:掌握生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系统树,生物的分界。

2、病毒:掌握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繁殖;

3、原核生物:掌握细菌,了解蓝藻门和原绿藻。

4、真核生物:了解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五)生物与环境---生态学

1、了解环境因子;掌握限制因子和最低量定律,掌握生物因子。

2、掌握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种群增长和环境承载力,种群数量的调节。

3、了解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的概念;掌握群落结构、生态位、食物链概念;了解生态演替。

4、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了解生物圈和群落类型,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人口问题。

六、主要参考书: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四版 吴相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1月。


《经济学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内容涵盖教材的十三章,主要集中在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和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核。

1.全面、系统、准确掌握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2.能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核内容

(一)走进经济学

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及价值

重点: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配置、市场与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三大假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二)市场价格机制

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理论。

重点:需求概念、影响需求的因素,供给概念、影响供给的因素、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均衡价格的概念、产生及应用、弹性理论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三) 消费者行为分析

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

重点: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概念及特点、预算约束线概念及特点、消费者均衡。

(四)生产者要素投入分析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间、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重点: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种产量曲线及生产的三个阶段,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概念及特点、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规模报酬原理、等成本线、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五) 成本与收益

成本及其分类、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收益利润最大化。

重点:短期内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及其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性质关系并加以运用、经济利润于各成本之间的关系、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六) 市场与竞争分析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竞争与垄断。

重点:完全竞争市场概念、特征及均衡、完全垄断市场概念、特征及均衡、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垄断竞争的均衡、囚徒困境。

(七) 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利息和地租。

重点: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生产要素需求的不同;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八)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国民收入核算。

重点: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相互关系、支出法核算GDP、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及区别。

(九) 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的循环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重点:总供给和总需求、消费、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和储蓄的关系。

(十)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及其成因、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分析

重点: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点、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

(十一)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重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含义、类型、衡量指标及失业影响

(十二) 宏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重点:市场失灵及原因、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制及目标

(13国民经济与政策

国际贸易、汇率与汇率政策、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危机。

了解:国际贸易、汇率与汇率政策、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及成因。

三、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教材

史忠健、李达、韩伟东主编:《经济学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202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1.检查和评价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检查和评价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情况;

3.检查和评价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分析、设计网络系统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1)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通信等基本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2)按照覆盖范围分,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理解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异同,掌握网络连接的核心设备和连接的对象;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三网合一、光通信、移动通信);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带宽、吞吐量、误码率、时延等,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的衡量标准。

2.数据通信技术

(1)数据通信模型包括信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信宿等,理解通信模型各部分的作用;

(2)数据通信方式可以分为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和全双工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等。理解不同数据通信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3)理解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技术,差错控制技术;

(4)传输介质分为电缆(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单模光纤、多模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红外线、蓝牙、卫星),掌握不同传输介质的传输特性及应用场景;

(5)信道的复用技术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和波分复用,理解信道复用的原理;

(6)计算机网络的交换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虚电路交换,理解这三种方式的工作原理。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OSI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掌握OSI参考模型各层次功能及其实现;

(2)TCP/IP体系结构分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理解TCP/IP体系结构及TCP/IP协议栈。

4.以太网交换技术

(1)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连接单元接口层、介质相关接口层)和数据链路层(MAC子层、LLC子层),理解以太网各层次的功能及实现;

(2)Ethernet_II帧格式由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和帧校验序列等字段组成,掌握MAC地址及各字段的功能;

(3)以太网按照传输特点分为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理解CSMA/CD、CSMA/CA和MAC地址转发表等访问控制方法的工作过程;

(4)以太网分为10Mbps的传统以太网、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等。掌握各类以太网的标准、传输速率、编码方式、传输介质和最大传输距离等;

(5)生成树协议解决广播风暴、重复帧、MAC地址表不稳定等问题,掌握生成树协议STP工作过程(选举根网桥、选举根端口、选举指定端口、阻塞端口),理解STP端口状态迁移过程

(6)虚拟局域网VLAN解决局域网的广播风暴和网络安全问题,划分VLAN的方法有基于端口划分、基于MAC地址划分、基于IP地址划分、基于协议划分、基于策略划分等。掌握基于端口划分VLAN的原理与过程。

5.网络互连与互联网

(1)按照网络层次,网络互联设备包括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网络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

(2)掌握Internet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划分方法;

(3)理解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过程;

(4)理解Internet应用。

6.计算机网络安全

(1)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2)理解数据加密、认证、报文摘要、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

(3)理解虚拟专用网的工作原理;

(4)熟悉应用层安全协议应用场景。

三、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1.试卷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教材

《计算机网络》.何文斌,黄进勇,陈祥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

2024年汉语言专业专升本

《基础写作》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1.理解现代写作的特点,了解写作在科技时代的意义;

2.了解写作活动中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受体因素、载体因素的构成;

3.了解文学写作的基本过程,掌握观察、体验、想象以及立意、构思、表达的一些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

5.掌握散文文体和评论文文体的特征,能够熟练地把握散文文体和评论文体的写作;

6.能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提高鉴赏能力与文学写作能力。

二、考核内容

(一)现代写作的特征与意义

现代写作的内涵辨析;现代写作活动的特点;现代写作的价值。

  重点:现代写作中“写”与“说”,“写”与“思”的关系;现代写作活动的特点;现代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

(二)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写作活动的缘起;主体的主宰作用;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基本特征;网络时代对写作主体的基本要求;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重点: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的内涵和特征;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基本特征;网络时代对写作主体的要求;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三)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聚材、选材;“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

重点:写作客体的含义,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的区别,写作客体的属性,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写作客体与材料和题材的区别;聚材的方式;选材的基本方式和原则;网上取材的方式;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的原则。

(四)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受体意识”表现;受体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

重点:“受体”的含义;“受体意识”的表现(传输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向受体发出指令、陶冶受体情操);受体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求知受益心理、猎奇探秘心理、平等对话心理、介入互动心理);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阅读反馈的影响、年龄与性别意识的影响、职业与文化差异的影响)。

(五)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

文章体式的含义;文章体式的特点;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表达方式;修辞与语体。

重点:文章体式的含义;文章体式的特点(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叙述的基本要素(叙述的对象、人称、方法);描写的基本要素(描写的对象、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基本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抒情的方式;科学语体、文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体的特征。

(六)写作过程(上)

写作过程准备阶段应具备的能力(观察、调查、阅读、回忆、体验、想象、整合)。

重点:观察的类别,艺术观察的特点;观察的基本方法(以点带面、着眼特殊、把握细节);体验的独特性,独特的体验需要“善感”的心灵;想象的特征(受制约性、变异性和反逻辑);想象的方式(类比想象、象征想象等)。

(七)写作过程(下)

  写作过程的运行阶段应具备的能力(立意、选材、构思、赋形、表达、修改)。

重点:立意的途径(感悟、提炼);选材的方法(发现新材料、替换平庸材料以及增减原有材料);构思的特征,文学写作的构思程序;表达要注意的几个原则(重视语言的锤炼、重视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表达要善于修辞)。

(八)散文

散文的内涵、散文的类型;散文的基本特征;以慧眼取材;用真心立意;在虚静中构思;赋形、用辞、选技。

重点:散文的内涵演变;散文的类型特征(叙事散文、言情散文、明理散文);散文的基本特征(自我的写真性、对象的广泛性、表达的自由性);散文取材的方式(观察精微,抓住特点;有所触发,展开联想);散文立意的方法(片言居要、融情于景);散文构思的途径(时间延展、空间转换、意识流动);散文赋形的方式(起、行、止);散文用辞的三种境界(言尽意尽、言尽意圆、言外有意);散文的三种激发(闪回、闲笔、聚焦)。

(九)评论文

社会短评、文艺短评、学术短评等性质、特点和写作方法。

重点:社会短评的性质,社会短评的特点;社会短评的几个途径;社会短评的几种方法(寻根溯源法、揭示内涵实质法、影响分析法等);文艺短评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学术短评的特点(专业性、针对性、灵活性);学术短评的选题类型(辨析指谬型、探讨商榷型、辩驳型、赞誉生发型);学术短评的几种主要写作方法。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教材

《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裴显生总主编、尉天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机械制图》(专升本)考试大纲


考核要求

1.熟练掌握正投影法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作图方法;

2.能够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能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一)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关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等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平面图形的画法。

重点:标注尺寸的基本原则,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二)几何元素的投影

正投影法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三视图的形成和作图规律;点的投影,重影点的判断;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其作图;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及其作图。

重点:正投影的基本性质;三视图的“三等”规律;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

(三)立体及其表面交线

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投影;立体表面取点方法及可见性判别;立体的尺寸标注;平面与立体相交;立体与立体相交。

重点: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三视图画法和尺寸标注;平面截切立体所得截交线的性质和画法;立体与立体相交交线的特殊情况。

(四)组合体

形体分析法的概念;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形体之间的过渡关系;组合体尺寸标注;组合体的视图画法;组合体的看图方法。

重点:形体之间的过渡关系;形体分析法绘制三视图;根据已知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五) 图样画法

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各种机件的表达方法。

重点: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全剖,半剖和局部剖的画法和标注;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局部放大图视图画法;肋板和回转体均布结构的画法。

(六) 联接件与传动件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连联接的画法和标注;齿轮的规定画法及啮合画法;键、销和轴承等规定画法和标记。

重点:螺纹的要素;螺纹的规定画法和特征代号;螺纹紧固件连联接的画法;圆柱齿轮的画法;键和销的标记;轴承的代号。

(七)零件图

零件图的内容;合理表达方案的选择;尺寸及技术要求的正确注写;零件图的绘制;看零件图的方法。

重点:合理表达方案的选择;零件图主视图的选择原则;4类零件视图的选择;表面粗糙度;尺寸标注;公差代号的含义;看零件图的方法。

(八)装配图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装配图零件序号和明细栏;装配图的结构;绘制和阅读装配图。

重点:装配图的特殊画法;装配图的尺寸;编写序号的方法;装配图合理结构;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三、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要携带画图工具。

四、考试时长:120分钟

五、试卷总分150分   

六、教材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机械类)王兰美,殷昌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



《会计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1.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2.能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二、考核内容

(一)总论

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的任务与作用。

重点: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基本职能。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重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三)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要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重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四)账户与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重点: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和试算平衡。

(五)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重点: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

(六) 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重点:原始凭证的种类和基本内容、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基本内容、会计凭证的保管。

(七) 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的保管。

重点:会计账簿的保管。

(八)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概述、存货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重点: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九) 财务报告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重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三、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教材

《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七版



2024年工程造价专业专升本《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

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程造价专业专升本考核课程包括《工程识图与构造》的知识内容。《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是土建类课程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是按照我国现行建筑工程制图规范,学习建筑制图、三面投影、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构造基本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考核内容与要求

1、建筑识图基础部分

(1)、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

熟悉基本制图知识。

(2)、投影的基本知识

掌握投影概念与分类,正投影的基本特征,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展开与投影规律。

(3)、建筑形体基本元素的投影

掌握点、线、面投影作图,重点掌握直线与直线相交、直线与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作图。

(4)、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画法与识读

掌握基本体投影作图,重点掌握平面体和曲面体的作图。掌握基本体投影作图,重点是已知两面投影求第三面投影。

(5)、建筑形体的常用表达方法

掌握断面图的形成、类型与画法,剖面图的形成、类型与画法。

(6)、轴测投影

了解轴测投影的概念与类型,重点掌握正等测和正斜二测轴测投影图的画法。

2、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1)房屋建筑施工图概述

了解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建筑模数协调。

(2)建筑施工图

掌握建筑施工图有关的建筑制图标准(图纸幅面、标题栏与会签栏、图线、定位轴线、字体、比例、   尺寸标注、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标高符号、引出线、对称符号、连接符号、指北针、常用建筑材料图例、常用建筑总平面图图例、常用构造及配件图例、构配件代号),建筑施工图的作用与内容,建筑总说明的内容,总平面图的内容与识读,建筑平面图的形成、种类、图示内容及识读,建筑立面图的形成、种类、图示内容及识读,建筑剖面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及识图,建筑详图的形成、种类、图示内容及识图。

(3)结构施工图

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种类,常用代号与图例,基础平面图及详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及识读,结构布置平面图形成、图示内容及识读,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识读,平法标注中框架梁、框架柱的简单识读。

3、建筑构造

(1)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了解建筑构成要素、建筑分类和分级。

(2)基础和地下室

熟悉基础与地基的概述,掌握基础的埋深、基础的分类与常用构造,掌握地下室的类型、组成及防潮与防水构造。

(3)墙体

掌握墙体的作用、类型及厚度,砖墙、砌块墙细部构造(散水与明沟、勒脚、墙身防潮层、窗台、过梁、圈梁、构造柱),隔墙的类型,墙面装修的作用及分类。

(4)楼板与楼地面

掌握楼板层的组成,楼板的分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地面组成与分类,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   陶瓷板砖地面、石板地面、木地面等的常用构造做法,踢脚线的构造,直接式顶棚与吊顶棚构造,阳台与雨篷构造。

(5)楼梯

掌握楼梯的组成与类型,楼梯尺度(坡度、踏步尺寸、栏杆扶手高度、楼梯段的宽度、平台宽度、楼梯   净空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类型与构造,楼梯细部构造,室外台阶与坡道的类型与构造。

(6)屋顶

熟悉屋顶的组成与类型,平屋顶的排水(坡度、坡度的形成方法、屋顶排水方式),平屋顶的防水基本构造层次及节点构造(刚性防水屋面、柔性防水屋面、涂料防水屋面及粉剂防水屋面),平屋顶的保温与隔热,倒置式屋面构造等。

(7)窗与门

熟悉门窗的作用、类型及组成,门窗标准图集的识读。

(8)变形缝  

掌握变形缝的概念及设置原则作用、类型及常用构造。

(9)工业化建筑体系

了解大板建筑、框架轻板建筑以及其他工业化建筑类型。

(10)工业建筑概述

了解工业建筑的分类,了解单层工业厂房的的结构组成、类型和构造。

三、有关说明及实施要求

(一)参考教材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第4版) 张小平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与命题要求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难度结构说明:一般基本试题占30%,中等难度试题占30%,较难试题占30%,难度较大的试题占10%。

5、计分方法:总分150分。


2024年软件工程专业专升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1.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与运行环境的掌握情况

2.掌握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三种基本结构、数组的定义及使用方法、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方法、指针的定义及使用方法、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及使用方法、文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综合运用各种数据类型和三种基本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编程能力

二、考核内容

(一)C语言的特点

1.了解C语言的发展及其特点;

2.掌握预处理指令、main()主函数和其他自定义函数执行的特点;

3.熟悉运行C语言程序的步骤。

(二)算法及程序设计的结构

1.掌握算法的特性;

2.掌握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三) 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1.掌握三种基本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符号常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标识符的命名规则;

3.掌握算术运算符和逗号运算符及赋值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应用;

4.了解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强制类型转换的格式要求;

5.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控制符的使用方法;

6.掌握数学函数中pow函数和sqrt函数的使用方法。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掌握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顺序及表达式的运算;

2.掌握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选择结构的应用。

(五)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掌握while,do…while和for语句实现循环及循环的嵌套;

2.了解while,do…while和for三种循环的比较;

3.掌握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用法及两者的区别。

(六) 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掌握定义数组,引用数组元素和初始化数组的方法;

2.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应用;

3.了解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字符数组的方法。

(七) 函数的定义和使用

1.掌握函数的定义方法;

2.掌握函数调用的一般格式,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3.掌握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

4.了解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作用域。

(八) 指针的定义和使用

1.掌握指针的概念,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指针与指针变量的区别;

2.掌握通过指针引用一维数组的方法和应用;

3.了解通过指针引用字符串。

(九) 结构体与共同体的定义和引用

1.掌握定义结构体类型及声明结构体类型变量;

2.了解结构体数组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和成员的引用。

(十) 文件操作

1.了解C文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了解打开与关闭文件的使用方法。

三、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1.试卷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教材

《C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2024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专升本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求

1.掌握Python语言的特点、基本的语法规则与运行环境;

2.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元素、基本数据类型、三种基本结构、组合数据类型及操作、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方法、文件和数据的格式化及Python计算生态;

3.掌握综合运用各种数据类型和三种基本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编程能力

二、考核内容

(一)Python语言基本语法元素

1.掌握程序的基本语法元素:程序的格式框架、缩进、注释、变量、命名、保留字、连接符、数据类型、赋值语句和引用等语法元素;

2.掌握基本输入输出函数:input()、eval()、print()

3.熟悉Python程序的书写风格和特点。

(二)基本数据类型

1.掌握基本数据类型:整数类型、浮点数类型和复数类型;

2.掌握数据类型的运算:数值运算操作符和数值运算函数;

3.掌握真假无三种逻辑运算:True、False、None;

4.掌握字符串类型及格式化操作:索引、切片、基本的format()格式化方法;

5.掌握字符串类型的操作:字符串操作符、操作函数及操作方法;

6.了解类型判断和不同类型间的相互转换;

7.了解逻辑运算和比较运算的实际应用方法。

(三)程序的控制结构

1.掌握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

2.掌握程序的分支结构:单分支结构、二分支结构和多分支结构;

3.掌握程序的循环结构:遍历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实际应用方法;

4.掌握程序的循环控制:break和continue;

5.了解程序的异常处理方法:try-except及异常处理类型。

(四)函数和代码复用

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函数的参数传递:可选参数传递、参数名称传递、函数的返回值;

3.了解变量的作用域: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4.掌握函数递归的定义和使用。

(五)组合数据类型

1.掌握组合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

2.掌握列表、元组、集合、字典的类型:创建、索引、切片;

3.掌握列表、元组、集合、字典类型的操作:操作符、操作函数和操作方法。

(六)文件和数据格式化

1.掌握文件的使用方法:文件打开、读写和关闭;

2.掌握数据组织的维度:一维数据和二维数据;

3.掌握一维数据的处理:表示、存储和处理;

4.掌握二维数据的处理:表示、存储和处理;

5.了解采用CSV格式对一二维数据文件的读写方法。

(七)Python计算生态

1.掌握标准库的使用:turtle库、random库和time库;

2.掌握基本的Python内置函数;

3.掌握利用pip工具的第三方库安装方法;

4.了解更广泛的Python计算生态,只要求了解第三方库的名称,不限于以下领域:网络爬虫、数据分析、文本处理、数据可视化、用户图形界面、机器学习、Web开发、游戏开发等。

三、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1.试卷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教材

《Python编程基础》.周志化,任玉玲,陆树芬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


阅读27
分享